1.引言

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影响下,图书馆服务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无线网络、3G技术等为代表的移动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使得泛在环境更具有了可触摸性。随时随地可提供服务的方式,使图书馆资源公共获取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1]。一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移动图书馆(也称为手机图书馆)应运而生。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发展日益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热点。

2.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可行性和应用现状

2.1 微信的介绍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语音通讯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和网页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从2011年推行至今微信用户已超过6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曾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毫无疑问微信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信息交流平台。随即腾讯公司于2012年8月在微信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机构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内容[2]。利用公众号个人和机构可以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可以主动向公众号提取常规信息,对于用户的特殊疑问还可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2.2 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可行性

在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率已达66%。较2012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74.5%提升至2013年的78.5%。这表明,中国手机网民已形成规模,且快速发展的趋势。此时,在越来越完善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和越来越高科技的智能手机的支撑下,微信作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交互能力和强大社交能力的功能特点迅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传播沟通工具。而在这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众中必定存在不可小视的图书馆读者[3]。

2.3 微信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现状

基于微信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多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这个自媒体平台,利用其提供的新颖实用的信息服务以及良好的沟通体系,使读者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方便灵活地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的服务[4]。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截止2014年4月,发现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机构共有160家,包括高校图书馆32家、地方公共图书馆39家、公益图书馆以及书商这几类89家。这些率先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虽然已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服务内容,但服务项目尚不够丰富:(1)仅有少部分的机构提供了读者导航服务,而缺少这项服务,很容易让读者在初期进入公众平台后不知所措,最终影响用户的再次使用。(2)70%的机构没有借助微信的私密互动深入了解用户的信息,这对于读者的明确定位大为不利,难以在将来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3)没有利用微信开展专题咨询服务。(4)对于图书馆提供的借阅信息查询、图书续借、新书通报等一些基本服务功能未涉及。对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图书馆对微信的应用仍处于较浅层次,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

3.微信公众平台在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对微信推出的公众平台功能和特点的研究,再结合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发展趋势,把微信这一时下最受移动互联网用户欢迎的信息交流平台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中,可以使读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灵活地使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查询、浏览和获取等服务。

3.1 西南林业大学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交互流程

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微信用户和公众账号之间的信息自动交互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3.2 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功能设计

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选用的是微信公众平台下的服务号,因设置为服务号所以可自定义菜单,从而能更好的根据图书馆的服务需求量身制定自己的服务功能。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号下由信息资源、读者服务、读者指南三个主菜单组成,三个主菜单下又包括若干子菜单,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各主菜单下的子菜单,这11个子菜单基本揽括了移动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图书馆读者只需在手机微信端搜索到“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并关注就可根据导航服务提供的菜单查看所需内容。所有这些子菜单的功能都是调用云服务平台API实现的,其原理是云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网络爬虫爬取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网站的信息再将其回复给微信用户。

4.结束语

微信公众平台扩大了用户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空间,不仅为读者提供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拓展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渠道。真正从读者及其需求出发,遵循读者新的需求,适应读者的变化。